今天是瑞典語課IA班的最後一天,下星期我就和大部份學生一起升班到3C(中間還有一個2B班)。 由二月開始直到四月中,當中我只因為病請了一次假,還有大學的比賽需要換時間以外,幾乎是每天都去上學。 我要承認自己不是最勤力的學生,相比起其他學生我有其他學術上的功課和家務要兼顧,不可以分配太多時間在瑞典語上。對我來說,要在瑞典工作,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做瑞典人不能做的事情,像是分析中國市場和開拓商機,或是化解合作上的糾紛。瑞典語只是興趣,和令我更突出的bonus point. 但在短短2 個月的學習中,我學到的不止是一種語言,更包括一種 自我發展 時應抱有的態度: 瑞典的老師也好,business coach 也好,家長也好,都是抱一種教育態度: 提供良好的資源和道理而已,剩下的就是孩子自己的事。 像是我的瑞典語老師她天天都碎碎說,回家要讀聽說寫,不能光坐在那兒就幻想有一天能說瑞典語。 而瑞典的資源也不是取之不盡,像是我和business coach 見面只有2 次的presentation 機會,所以我要很小心地使用,這反而驅使我更珍惜機會,亦不想浪費自己的子彈,耐心等待時機成熟時才推出去。 我有沒冇聽呢?你可以說有,因為我是聽了;但我沒有天天堅持做,可她就天天堅持說。 另外一點功課和考試也沒有,但是有突擊默書(其實不就是人生中會遇到的意外??本質是一樣的),一次默5 句,默完了也不用交給她改,我自己改。 這樣的學習方式下,最初是一定想偷懶;但後來一聽到要突發測驗那一刻就慌了; 而由我自己改時,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心中有數,不用跟別人比較,是 自己對自己能力直接地正視 。默不好即使別人看不見,自己也覺得羞愧,回家下意識地看到報紙就看看,聽到電視聲音就留心聽,從日常生活中學習; 另一方面,有同學會因為內容太簡單而輕視這課程,由最初的只缺席一天到最近就完全不來了。我自己是立心堅持下去,因為我知道自己 一讓步 ,就會像他們那樣。而我了解自己的性格,在家是學習不下去,要 有同目標的人互相互動,才可以一直堅持下去。 這課程主要是學習一些日常用語,像是我昨天做了什麼飯等等,簡單是不是就等於不重要呢?因為這些真的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活動。而知識有分什麼重要些,什麼不重要嗎??知識,語言只是一些文明的思想或工具去記錄我們的活動,令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