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Power of Love,the power of One.

第一天上瑞典文課,和身邊,不同國藉的人交流,他/她都是因為愛人或是家人而遷居瑞典,只有我一個人是孤伶伶的,在瑞典既沒有愛人,也沒有家人,那時我在心中暗暗說道"我愛的是瑞典,所以才會回來。"

回家再想想,我愛的除了瑞典,還有自己,所以我才會為自己爭取回來的機會,我是跟著自己的愛走。在瑞典,只要用心看處處都有愛,大家都忙著愛家人、愛自己的工作、選擇喜愛的科目去學習、發展自己的興趣,沒有人有時間去抱怨或是妒忌,每天都很忙很累,但是嘴角都帶著笑,因為今天又用心愛過。

懂得愛自己,就會知道如何尊重自己,不做傷害/對自己不利的事;也因為了解自己喜歡什麼,生活就有了追求前進的動力,也多了一份自信。

對我來說,以前的自信是建基於手中有的東西,一旦看到別人比自己擁有少一點,就會沾沾自喜;一旦看到別人比自擁有得較多,就會自卑;後來,我開始嚐試看自己所缺失的,自卑或自大的感覺少左,因為我了解自己擁有什麼,也知道自己缺失什麼;到現在,自信對我而言,是與自己建立一份長期信任的關係,相信自己會一直愛自己,所以會為未來的自己追求更高質素的生活而時刻取長補短,增加實力。

當學會了自愛,就自然會應用到其他事/人上面,也會一心一意地愛著喜歡的人或事,用同樣的態度去對待。人是善於模仿的生物,當一個人抱著自愛的態度生活而活得很開心,其他人看到了也會模仿,就像照鏡子一樣。我尊重自己,也被朋友尊重著,他/她一個接一個傳出去,出來的力量可以很正面。

那麼為什麼亞洲社會沒有這個現象?
那天我把這個邏輯解釋給妹妹,希望令她了解如何去追求快樂。她說邏輯上是沒有問題,只是不適合香港。怎麼會不適合香港?愛是本能,區別只是看不看得到和有多強烈。

22歲前的我一點也快樂,因為我和妹妹是在一個破碎、男尊女卑、窮、沒有愛、沒有信任和尊重家庭長大,這也許會是我一生最失意的事。被家人背叛的痛,是最強烈的,因為朋友情人你還可以選擇反抗或放棄,但家人根本沒有退路,只有承受。第一次報Exchange,也是因為承受不了所以選擇離開,沒有家人疼愛那麼就自愛。瑞典和香港是兩個極端,我像是由地獄走進天堂,那時還朦朧不懂,只覺得瑞典是個好地方。現在看懂了,也學會了,就會想香港出了什麼問題?那些人沒有愛嗎?絕對不是,那麼問題出在那裡?

我在想會不會因為亞洲擁有不對等的文化,不對等是指男尊女卑(一高一低);不對等是指大家不是在同一個起點開始;想一想,什麼時候才學會自愛?只有在一個人的時候,沒有家人依靠的時候才會學會照顧自己,愛護自己;

其實不只亞洲人,凡是有不對等文化的國家,國民都傾向早早把一切告訴子女,也許動機是怕子女將來摔著會痛,但這究竟是愛他還是害他?也可以理解成不信任子女也擁有人人也擁有的本能。
告訴他就等於學會了嗎?絕對不是,要是行得通那麼我天天告訴自己要瘦下去,最終會成效嗎?自愛是目標而不是起點,只有讓每一個人有機會去學習實踐,最後才能達到自愛。

另一個例子是不恥下問,也是小學就學懂的四個字,但直到上瑞典語課才有機會實踐,老師教學的速度比香港慢很多,我今天花了3個小時去學習時間的說法,3 個小時香港的課會教到多少呢?
3 個小時大家都全神貫注地聽,模仿老師的說法。由於大家在瑞典語上都是初學者,起點差不多,大家既不讓著別人去學,也因為好奇老師在說什麼而格外留心,即使是別人在提問每個人都會留心,口中唸唸有聲,最引頸期待的是老師的抽問,因為一說得準確了,老師就會讚一句"Bra (swedish :good!),就好像小孩子在等讚賞一樣。有不明白就在課間時圍著老師提問,因為老師嚴禁用英語解說(也就是香港的講答案),於是學生老師互相比手畫腳,用有限的瑞典文提問,一節課下來其實很累,但很滿足因為知道自己今天又比昨天學多一點瑞典文,也磨練了提問的技巧。

書本上的知識只是不同類型的行業對這個世界的描述,我不是說知識不重要,只是授予魚不如授與漁,學習時要準備的是好奇心,而不是死背過的知識。一旦掌握了自學的技巧,就不用老師也可以學習。再說,我自己認為不同學科的知識都是相通的,畢竟那是前人對世界的描述,對人的形容,只要人性沒有改變,要讀懂其他學科的知識其實不難,只視乎你願不願意花時間去讀。

最近一直在思索論文的題目,因為在我眼中,Internet塑造了一個對等的世界,每個可以上網的人都有平等的學習機會,以瑞典為藍圖,瑞典朋友告訴我們他們父母那一代還是信奉不對等關係,然後不知道怎麼一夜之間提倡平等,一視同仁(我到現在還在尋根究底中..)。瑞典現在的商業架構傾向downsizing,精簡。一間公司十個人可以應幾個國家的生意; 相反香港是層層又層層,秘書茶水接待可以由幾個人擔任。我想研究internet會否改變不對等文化下的員工效率,什至公司的架構。理論上是會由不對等(層層又層層)轉去對等(精簡),因為就是assymetric information和symmetric infomation的選擇。精簡架構只是初步,但接下來在制度的配合下,香港人理論上應該會跟北歐人過著重質不重量的生活,問題是什麼時候可以達到呢?畢竟那不對等的牆是心牆,要多久才被推倒?要多久才出現自愛愛人的局面?

在瑞典大部份人不用依靠擦鞋委屈自己來獲得賞識機會,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能力,敬業樂業。社會上也有不同的角色,博士、 CEO、教師、IT專才,平等不是指人人捱窮,工作選擇少(那是共產)。也有時間共享天倫之樂、得到朋友的信任和支持、還有自我發展的時間和空間。有時間去愛,付出真心,收回的也是真心。

有時我想那么盡心,愛的究竟瑞典還是香港?
畢竟香港還有我的妹妹。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愛情迷思。

一些生活。

在變好的路上。